股票代码 01685.HK 博耳产品 ENGLISH 繁體中文

点击咨询

技术支持Technical support

做高效有度能源管理的實踐者

公司名称:博耳电力发布时间:2015-05-18浏览次数:3693

  工業化後期,能源結構該如何向“綠色”轉變?有效減少化石能源的應用,已不僅是媒體上的熱詞,更是融入了各方致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踐。

  作為一家一站式配電系統和能效解決方案提供商,一家砥礪前行近30年、已發展為上市公司的民營企業,博耳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將綠色節能理念融入企業戰略,並通過優化生產佈局,推出更符合節能環保理念的產品和服務。日前,本報就此採訪了博耳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、首席執行官錢毅湘先生。

  記者:我們注意到博耳的企業願景是“身體力行,構建綠色世界”,使命是“做高效有度能源管理的實踐者,保護和改善地球環境”。企業在生產實踐中有哪些思路和具體舉措?

  錢毅湘:產品是企業實現自身目標和提供客戶服務的基本要素。現代產品已超越了單純的功能性,我們必須充分考量產品的社會價值,充分考量企業對社會應承擔的責任。產品的全生命週期管理,不僅是產品使用壽命內的性能和品質保證,還必須重視它退出運行後的可回收性、可重複利用性,要特別關注這個過程對環境可能的危害。產品研發一定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,然後要考慮企業在自身技術能力層面上是否可實現。博耳電力引進歐洲賽德翰品牌技術生產的固體絕緣環網櫃XGreen,這款綠色環保型產品的研發設計,貫穿著博耳安全、高效、環保用電的理念。針對國內不少地區自然環境相對惡劣,施工、運行維護人員專業水準有較大差異的現實,這款產品採用固體絕緣技術,外加空氣均壓密封箱體,有效隔離設備運行環境中的粉塵和濕度變化的影響,保證設備運行安全,可實現無人管理。在產品設計上,我們還注重了產品退出運行後的材料回收問題,在保證品質安全、技術可行、良好客戶體驗的同時,更多採用可回收和重複利用的材料。

  在智能化層面,XGreen櫃內控制和監測單元都能安裝、選配通信介面,與後臺慧雲智能配電管控系統通信連接,實現遠端監測、控制、管理及資料分析、故障預警等。

  記者:您提到的“節能”“智能化”等關鍵字,符合當前能源電力行業發展的趨勢。我們瞭解到,博耳對國內外智能電網發展進行了分析和關注,是否在這一領域有戰略性發展計劃?

  錢毅湘:在前20年發展中,博耳更多致力於生產中低壓配電成套設備,提供一站式配電系統解決方案,更多關注終端客戶。產品和方案對客戶負責,安全是第一位的,是保证客戶提高用電效率的基礎。

  如何保证用電系統運行安全?除了傳統保障措施,我們在智能化方向特別提倡對事故預警,向客戶提供能夠隨時、隨地掌控用電系統工作狀態

  的方案。2012年發佈的慧雲智能配電管控系統,將移動互聯技術、雲計算技術與傳統配電設備結合起來,以資料分析為基礎,從慧雲資料中心、通信網、現場設備三大層面實現遠端管控,為使用者改善電力系統管理模式。

  我們持續關注電網特別是智能電網的發展。對博耳來說,進入電網領域,標準的意義大於技術本身,希望更多從戰略角度瞭解國內電網的需求,熟悉標準和規則。

  今天,企業需要更精細化的管理。例如產品能耗指標,就曾有多家客戶向我們諮詢。發電、配電、用電等多個環節,通過通信手段大量收集有效資料、通過遠方的雲平臺運算分析與管理相結合,這是一個趨勢。我認為,智能配網的發展刻不容緩。

  新能源應用是總的方向,像太陽能發電,應用層面更多的是採用分散式電源。分散式電源系統如何實現運行穩定是個很大的挑戰。從硬體上、技術上比較,我們與國外的差異並不大,欠缺的是系統化管理。今年,博耳成立了新能源公司,在自己的無錫製造基地屋頂建設了1.5兆瓦光伏發電設施,將於年底發電。

  能源的多樣性是能源結構向綠色轉變的基礎,新能源發展需要智能電網。博耳關注、進入電網領域,可以說經過了自身長期發展、積累的過程,也是多年來關注、理解和追隨國家電力整體發展趨勢的過程。

  記者: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了企業應承擔社會責任。博耳在發展中持續強調“社會責任”,請談談您對責任的看法。

  錢毅湘:博耳對於社會責任是在近30年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逐步形成。博耳成立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,真的是一路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茁壯成長起來的。因此,企業承擔責任與自身發展始終是一致的。

  產品是企業與社會的第一結合點。從用戶需求到研發過程,不能單一地考慮盈利,必須要考慮產品對社會的影響。當然,責任還包括關心員工的健康與快樂、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、主動服務地方發展、建立慈善基金等很多方面。

  博耳的專業在電力領域,探索高效、綠色地使用能源是企業的重要責任。今年3月,無錫市政府相關部門找到博耳,希望研製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及管理系統。現在行業普遍關注的是電動汽車,但老百姓用得多的還是電動自行車。政府實施新農村安居工程時發現,一戶農戶往往有兩輛或更多電動自行車。人們或者把電池拆下來拎上樓充電,或者乾脆自己扯根線,不方便,也很不安全。我們做了10萬套推廣到使用者端的系統,在保證使用安全的同時也要方便,可以停車就地充電。產品做了充電部分無電、刷卡才通電的防觸電設計,還包括無人管理、防盜、預付費和車主身份對應、電量精密計量到0.5級等。

  一個月研發,一個月出產品,博耳只用兩個月就完成了這個公益性項目。這本質上不是研發問題,而是需求與研發能力的對接問題。企業必須關注需求、接地氣。

  博耳已經開始了節約、綠色、健康用電的跋涉,儘管艱難,但我們會堅持並付諸全部努力。

用户平台
在线咨询